欢迎来到世界珠心算网 Welcome to WAAMA
新闻
新闻聚焦
首页 新闻 新闻聚焦
“神童”背后的高人
2014-01-17 00:00 浏览次数:777次 来源:世界珠心算联合会

副标题:解放军珠心算队教练王卫达印象

引  子

当今时代,不乏创造奇迹的人。但一个人和他带领的一个团队能够几年、十几年,不懈奋斗、不断超越、创造奇迹,难能可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里,有这样一支特殊队伍——总后勤部军事经济学院军队财务系珠心算队,被人们称之为“神算队”,这个队伍创造了许多震惊中国、享誉世界的奇迹。

冬日的一个上午,明媚的阳光洒落在汉江之畔军事经济学院一栋红墙红瓦的欧式独立小楼,显得温暖耀眼。这一幢二层红楼地处校园西北角,矗立在高耸的水杉树和芳香四溢的香樟树的环绕之中,窗明几净,典雅大方。大门左右分别悬挂着两幅精制牌匾,一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珠心算队”,一副是“国家珠心算选手培训基地”,东西两侧花坛里分别竖立着一块中型观赏石,上面刻着“妙珠神算”和“弘扬国粹”,凸显出这里的不凡气象。

在军队财务系领导的陪同下,我走进装饰一新的珠心算队荣誉室,放眼望去,奖杯奖牌金光闪闪,证书证章炫目耀眼,昭示着珠心算队的光荣与辉煌。

1994年11月组建以来,在总后、学院党委首长和机关的亲切关怀下,珠心算队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培养出5批29名队员。他们分别来自浙江、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份,汉族、满族、朝鲜族等6个民族,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8岁。

19年来,他们屡建奇功、成绩卓著。先后参加地区级、国家级和世界级珠心算比赛23次,获209个奖项,其中获国家级以上金牌89枚、银牌22枚、铜牌16枚;6次代表解放军参加全国比赛,3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打破40项次全国纪录,创造国家和世界珠心算所有项目纪录;成功挑战了吉尼斯世界心算纪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40多家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和实况转播,被誉为“中国神童”和“军中神算子”。

珠心算队多次被中国珠心算协会评为“先进集体”,2007年3月被总后勤部授予“珠心算尖兵”荣誉称号,队员和教练先后受到洪学智、张震、郭伯雄、廖锡龙、等军委首长的亲切接见。

2010年12月,珠心算队教练王卫达被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荣记一等功。

2011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举行盛大招待会,世界各国驻华武官应邀出席。王卫达作为全军功臣英模代表被特邀出席,受到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神童背后有高人。站在我面前的,就是神算队的核心人物、引领一批又一批队员创造神话的专业技术五级教授、珠心算队教练王卫达。他中等个头,浓眉大眼,目光专注、炯炯有神,气质不凡。他操浙南口音、谈吐干脆利索、语言很有节奏,思维敏捷,显得睿智而干练。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咋那么神?能把一支队伍带出中国一流、世界一流,他究竟有什么独门绝技、奇招妙法?究竟是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战斗精神、不懈追求在支撑着他带领队员们不断超越自我、勇打胜仗、屡破记录、创造奇迹的?我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在这个莺飞草长、万紫千红的季节,走近王卫达和他的珠心算队,寻找答案,求解那智慧而又神奇的密码。

1、兴趣的诱惑

王卫达1961年出生,是浙江省慈溪市鸣鹤镇人,祖祖辈辈务农为本。他5岁放羊,6岁上学,放学回来后,打猪草、喂兔子,还要给弟弟妹妹做饭,但这没有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很优秀。

孩提时代的兴趣、往往跟一个人未来的事业和成就息息相关。

王卫达老家有个邻居,是生产大队的会计。他六岁时,会计大约四十多岁,原来是县里的老师,“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大队劳动。因为有点文化,人又本分,大队党支部安排他代理会计。在村里人的印象中,这个“臭老九”打得一手好算盘,算账、报数既快又准,方圆百里,颇有名气。每到农村年终分红时,辛苦一年的社员们都眼巴巴地看着他的算盘珠子,希望自己家庭有个好收入,挣个几百上千块,回家安顿一家老小,过个幸福年。大人们坐在椅子上听结果,孩子们围着会计看他龙飞凤舞地拨弄算盘珠子,其中一个叫王卫达的小孩看得特别入神、目不转睛,听得非常仔细、全神贯注,而且每次开会,或会计决算时,他都要从人堆里挤到会计身边抵近观察倾听,看多了听多了,幼小的脑瓜里闪现过一梦想:“我将来要是能学到老会计的这手绝活该多好!”这个念头悄悄萌发并铭刻在王卫达幼小的心灵记忆之中 。晚上睡觉时,卫达经常梦见老会计变魔术般地在打算盘。那个黑珠红框的大算盘和老会计出神入化、行云流水般的拨弄技术,使少小的王卫达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无限畅想。

2、中专毕业教珠算

文革开始第二年,王卫达上学了。那时的学校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背景下展开教学的。学生们上课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常上街贴大字报、开批斗会,搞游行示威。尽管小小的卫达想多学点知识,可是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读书无用”的年代,谁又能躲过那场风暴呢?从1967年到1977年,王卫达从小学到高中,本是他人生读书学习的黄金年龄,可是在轰轰烈烈的文革纷乱中,卫达只能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草草地完成学业,从乡镇高中毕业了。就在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他的许多同学积极复习备考,一直学习拔尖的王卫达也跃跃欲试。而当时镇办小学负责人知道他成绩不错,学校又缺教师,就劝他回乡当民办教师,并说了两条理由。一是学校的确缺少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二是参加工作可以给家里减轻一些经济负担。作为排行老大的卫达知道父母的艰辛,考虑到家庭的实际困难,便同意了校长的劝说,果断决定暂时放弃高考机会、回乡当老师。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王卫达认为当老师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在他的心灵深处有这样的情结,他有信心在老师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  

王卫达是个作风扎实、教学严谨的人,这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他的一致印象。从77年到80年,他在小学教语文、数学,还当班主任,课讲得呱呱叫,还想办法为后进学生组织课余辅导班,每天义务补课,深受学生爱戴。王卫达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不能满足于现状,于是课余时间坚持自学,1980年考入了浙江省慈溪师范学校,接受教师专业培训。除了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外,他还参加了生物、美术、音乐、珠心算等课外兴趣小组的学习,为自己将来当一名全能优秀老师奠定基础。

1982年7月,师范毕业后,本来可以有机会去县城教书的王卫达选择了回到母校——慈溪市鸣鹤镇中心小学任教。因为这里有他熟悉的师长、领导,还有珠心算教学的良好基础条件,他想在这个富有特色的园地里努力耕耘,施展才华。

3、拓展爱好潜能

鸣鹤中心小学在珠算和心算教学实践方面起步较早,有良好基础。

1984年春节过后,鸣鹤镇中心小学着手进行了第二轮心算、笔算、珠算的“三算”结合实验,王卫达在这年10月份接受了负责珠算式心算课外兴趣小组的任务。他当时是语文教师,看起来与珠算教学有些不搭界。其实早在70年代初,学校就组织了第一轮“三算”实验,那时的卫达还是该校一名小学生,他的悟性、刻苦与聪明受到了被誉为“神算子摇篮的保姆”的陆长森副校长的特别关注,并得到陆老师的言传身教,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还得到慈溪市教委柴国勇老师的帮助指导及慈溪市珠算协会刘绪鹏会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次让王卫达带“三算”兴趣小组,让他如鱼得水,给他搭建起了发展潜能、拓展爱好的平台。

欣喜之余,卫达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为了弥补自己珠算知识功底的不足,他用每月20多元微薄的工资,购买了《珠算入门》、《无诀珠算》、《国际通用珠算》等专用书籍,还订阅了《珠算》、《黑龙江珠算》等报刊,此外,他还想办法在民间一些教过珠心算的老教师和从事珠算操作的高手那里收集资料,每得到一份珠心算资料,他都如获至宝兴奋不已。白天忙于教学,晚上便在电灯或煤油灯下仔细研读,做好系统的学习笔记。月亮走了,星星散了,他才合着书本躺上两个小时。

阅读是学习的开始,思考是学习的深化。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日夜,难以数清记录了多少字笔记,他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半年之后,王卫达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四步训练法:一、复习珠算,巩固提高珠算技巧;二、改进算法,适应心算思考过程;三、借助算盘、进行模拟拨珠,继而逐步摆脱、进行模拟心算;四、完全摆脱算盘,直接进行心算。既而,他又大胆创新改进,适应儿童学习特点,摸索出独特的“王氏操作法”。心算是意念式的,信息反馈路程短,计算速度比珠算、笔算快。王卫达从两位数开始,从3个两位数慢慢增加到10个两位数,但是他发现,心算受到两位数限制,他就把珠算和心算结合,把三指拨珠改为二指拨珠。将原来的二五珠大算盘,改为一四珠中小型算盘;将传统的单手拨珠改为双手拨珠;将传统的口诀拨珠法改为凑数与补数的方法进行珠算加减练习。这样改进后,计算速度比原来提高了四分之一倍。这时的王卫达初步尝到了珠心算结合的甜头,更为重要的是他摸索到珠心算如何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连串的收获。从1986年起,王卫达带领他的学生在宁波市和浙江省的比赛中初露锋芒并独占鳌头,甚至全国比赛的奖牌也收入囊中。但王卫达并没有满足,他追求的目标在循序渐进地升高。

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他潜心研究教法与训法,带领队员苦练基本功,试验他最新创研的训练方法------

4、开阔眼界试锋芒

从1986年到1988年之间,王卫达带领他的珠心算队员到深圳、昆明、南昌、杭州等地参加各种比赛,提高技艺、积累经验,锻炼队伍。通过参加各地邀请赛和首次全国比赛,王卫达以教练的眼光在更高的标准和更宽的范围来审视自己的队伍,反观自己的教学得失,他看清了所带队员和全国高水平队员的差距与弱项。在他的建议下,慈溪市珠算协会领导带王卫达专程赶赴当时全国珠心算水平最好的吉林省珠心算队参观学习,重点在乘算和除算上取经。王卫达虚心求教、仔细琢磨、潜心钻研,回到慈溪后,在实践中大胆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运用算法技巧,队员加减乘除算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1989年,他带队到长春参加全国珠算邀请赛,乘除算前三名都被他的队员拿下。

“人怕出名猪怕壮”。随着王卫达和他的珠心算队声名远扬,也引来了世界珠坛的格外关注。

接下来的一场珠心算比赛是中日两国的队员对垒,注定会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1988年暑假,杭州西子湖畔。由日本队国士馆大学教授、珠算史研究会会长铃木久男率领的珠算学生代表团要与王卫达的学生一比高下。

当日本选手进入会场时,气势与着装让人刮目相看,他们身着统一的枣红色印有珠算图案的和服,走路昂首挺胸,似乎傲视群雄、不可一世。虽然比赛尚未开始,但人们似乎已判断出了输赢、至少可以看出这是一支训练有素、阵容整齐、底气十足的团队。据了解,3名选手中有2名是日本国士馆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分别为珠算九段和十段,其中一名十段的选手是日本乘心算冠军,刚刚在上海珠心算比赛中大获全胜的他们正春风得意、斗志昂扬。

而王卫达带领的4名选手,坐在赛场一角,都是小学生,平均年龄11岁,个头矮小的4个“小不点”虽然显得土里土气,甚至弱小可怜,但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出几分胸有成竹的自信。  

赛前的时光似乎流动得很缓慢。第一次面对外国选手的王卫达教练心里毕竟没底数,手心快渗出汗水了。他知道,日本选手的水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世界一流的。日本组队来中国,与各地珠算高手过招,一是想学习中国珠算技术,二是想摸摸中国选手底数,三是想展示日本选手风采。先前已在我国东南和西南几个省市进行了较量,都获得了胜利,尾巴快翘到天上了。此行在杭州能否取胜,那就要看王卫达精心打造的这支队伍能否用实力说“不”了。面对貌似强大的竞争对手,王卫达心里清楚,不仅是技术的比拼,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比赛即将开始,王卫达的情绪逐渐平静淡定下来,他用慈爱、鼓励而又坚定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学生,朝夕相处的弟子们读懂了教练的意图,从教练的眼神里获得了自信而坚定的灵犀。他们将把几年来所学所练的技能在即将登场的比赛中发挥,一展身手。

比赛分三场进行。

第一场,当王卫达的学生答完题时,日本选手还有5道题没答完。

第二场和第三场,王卫达的弟子们一举拿下了前四名,其中沈洋同学以加减算、乘算、除算总分1050分获得四个第一,可日本国士馆那位大学生、十段高手山本秀臣的总分只有850分,比沈洋少200分。

比赛结束,当铃木久男团长亲手给王卫达的学生颁发奖品时,日本选手向4位中国选手投来敬佩的目光!王卫达也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地感染了。号称世界珠算强国的日本选手,就这样被自己的弟子打败了,这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就看你功夫下到了没有。金光闪闪的奖牌和奖杯,不仅是对自己和队员呕心沥血的回报,更是为发明珠算的中华民族的祖先争了一口气。自此,浙江慈溪的珠心算在全省、全国乃至亚洲都出了名。

5、连战皆捷

就在王卫达带领他的学生战胜日本队不久,全国珠算技能大赛又在江西南昌拉开帷幕。为了征战这场比赛,浙江省珠算协会和财政厅对以谁为主组队参赛展开了激烈争论。往年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都是在职的会计人员,可是成绩不佳,与奖牌无缘。这次参赛,如果全部由慈溪市鸣鹤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组队参赛,是否会旗开得胜,谁也不敢打包票。经过几番辩论、商讨,省有关部门领导最终决定,由王卫达带他的“娃娃兵”参加比赛,当参加比赛通知送到王卫达手上时,他感受到这一纸通知的信任与分量,这是全省人民的期待与委托!

这是一场年龄、资历上的不对称比赛!注定会给比赛战况带来不可预知的变数与看点。入场式上,全国32个代表队中,其他省队都是成人队员,唯有浙江队队员,是几个稚气未脱、活蹦乱跳的少年儿童。当王教练带着4名小队员进场后,观众席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说,“这儿童团是来凑热闹的吧!”有的说:“这是个家庭拉拉队吧?不像是省队。”

赛场上,王教练表现出从容与自信的神态;本领不在年高。这场比赛,究竟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小队员们也毫不怯场。俨然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比赛成绩果然出乎人们意料。帅气、漂亮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经过多轮比试,被几位不起眼的浙江小选手打败。4名小队员不负重望,以小搏大,力挫群雄,取得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胜利:陆燕燕在加减算中一鸣惊人,15分钟打对48道题,改变了我国珠算史上徘徊多年加减无法超过40道题的局面,轰动了国内珠坛;沈洋在传票算比赛中打对了35题,也打破了以往30题的全国纪录,提高速度15%。比赛结果公布:浙江省4名队员共夺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12枚,占比赛总奖牌四分之一强,荣获团体亚军。

随着一个个梦想的实现 ,一个个奇迹的出现,王卫达和他的学生的名气走出了县、市、省、全国,声名远播到亚洲。1992年初,应美国洛杉矶、纽约、华盛顿邀请,到各大城市表演中华绝技——珠心算,他们娴熟、精准、快速的计算表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报道,传遍了世界,惊羡了美国观众,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世界超级大国刮起了“中国神算”和“数学奇才”的旋风,让珠算和珠心算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引起了轰动,让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华侨华人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提升了中国人的形象,增强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6、军中选名师

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计算工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古代、近代的后勤保障中,军队计算工具主要依赖算盘。据说新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理论计算最初就是用珠算打出来的。在军事经济学院后方专业勤务的军队财务学科,珠算作为一门课程至今仍然保留着,每学期安排有30多个学时的教学。

19世纪以来,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一些国家致力研究把珠算和心算结合,形成珠心算,逐步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在单位时间内超过了计算器,受到亚洲和世界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为了提高军事后勤保障效能,1991年,军事经济学院在军队财务专业学员中挑选人员组成珠算队,经过强化训练,参加全国珠算知识和技能比赛夺得了第一名,这引发了该院的浓厚兴趣,也引起了总后勤部的密切关注。

1994年,学院临时组建的珠算队学员即将大学毕业离校了。军队财务系谋划着成立珠心算建制队,深入研究珠心算技术,一方面弘扬珠算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培养人才,以更好地服务教学和部队建设。当时的军队财务系党委在向学院和总后的建议报告中大胆提出,在全国珠心算系统挑选名师并选拔队员,把珠心算专业做大做强。他们的理由是:名师才能出高徒。标准是:政治思想素质好,珠心算业务技能高。这一建议得到了学院和总后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批准。

7、伯乐相骏马

学院财务系通过总后财务部找到国家财政部直属的中国珠算协会,请求推荐年轻有为的珠心算教练人才。当财务系领导和学院机关干部找到中珠协朱希安会长时,朱会长为之心动。当即说了两句话、表了一个态:军队要搞珠心算,一定能成功;你们搞起来了,对全国珠心算事业是个很大促进;中国珠心算协会全力支持你们!朱会长当场以中珠协名义推荐了三个人选,并分别给三省珠协写了推荐信。这年夏天,一个挑选珠心算教练和选拔队员的选将点兵行动在全国展开了。

1994年5月,军队财务系主任陈维丰和政治部干事刘定奎受学院派遣,带着总部、学院公函和中珠协推荐信共赴东北和东南六省展开了伯乐相马之旅。先到黑龙江和吉林,先后与中珠协介绍的两个教练面谈,感到不太满意,然后南下浙江省宁波的慈溪市。经与市政府和教育局协商,没想到阻力很大,市教育局和分管的副市长坚决不同意。核心理由是,王卫达是市里重点培养的人才,近几年在国内比赛中拿到不少金牌,成了省里、市里的拔尖人才,不能外流,部队不能见好就来摘果子。

8、军地抢人才

当时的王卫达虽然只有32岁,但在浙江省已是名声大噪: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一大批荣誉的光环闪耀在这个而立之年的教师身上,是被省市县十分看好的人才新星,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在情理之中。

尽管学院来的同志软磨硬泡,市领导就是不松口。无赖,通他们过宁波军分区做工作,市领导缓和了语气,慈溪市领导对军分区和学院领导说出了市里的另一想法。“王卫达是我们市里发展经济的特殊人才。现在搞市场经济,我们要靠珠心算这个亮点、这张名片招商引资,吸引海内外客商,发展本地经济。”碍于军民关系的大局,市领导表示,学院可以派人到慈溪来联合办班、培养人才。面对地方政府出的这一道两难选择题,学院领导在得知情况后分析认为,这实际上是一场人才争夺战,必需有明确的态度和坚决的举措。陈维丰主任和刘定奎干事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先后两次到王卫达的老家和小家登门拜访、了解情况,然后找王卫达开门见山地谈话,陈主任掷地有声地对他说:“你是要名,还是要利?你想干事业军队有广阔平台;如果想挣钱,那你就不要来。”并告诉他,如果下定决心到学院来,就写一份申请,我们向上级报告,尽快特招你入伍。然而就在此时,慈溪市政府主要领导也亲自找王卫达谈话,提出改善待遇,保留人才的优惠条件。

9、矢志赴军旅

面对关心培养过自己的家乡政府领导和情真意切的部队首长,王卫达也陷入了两难选择的境地。家里人也不主张他千里迢迢到武汉工作,因为孩子还小、家属也在经济效益很好的国营企业工作,双方父母希望他能继续留在慈溪,照顾家属孩子和家人。家属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基本意见是支持他干好珠心算事业。

珠心算作为一种文化,在亚洲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广受各国推崇。王卫达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的比赛频频获奖,让他声名远播。为了吸引精英人才,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来函、来电邀请王卫达前去授课讲学,传授珠心算技术。1993年底,新加坡投资开发公司以年薪20万元人民币,引进王卫达去当教授,研究开发珠心算。国内也有一些省市慕名高薪聘请,以优厚工资待遇聘请他去当教练。当时,面对高薪的诱惑,许多人毅然走出省门、国门,下海经商办实体,王卫达没有动摇。他深知,珠心算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也不能为金钱去卖力。

少年时代的王卫达曾有过强烈的从军冲动,还到公社体检站体检过,因为当时视力不太好没有被选上。这份遗憾储存在他青春的记忆里。这次,部队主动来选调,是弥补缺憾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自己投身国防事业的极好机会,王卫达下定决心,听从军队召唤,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申请书交到陈维丰主任手上。

回到学院后,两位“伯乐”向院首长和机关汇报了“相马”的情况,根据王卫达的思想品质、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和显著业绩,院党委决定上报总部特别批准他入伍。1994年7月,三总部特别批准王卫达入伍,并确定为军事经济学院军队财务系中校副团职教员,这在学院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总部的命令通过南京军区、浙江省军区传达到王卫达所在地市组织部,当时在宁波和慈溪产生了轰动效应,舍不得放人的慈溪市政府领导也不得不忍痛割爱。8月,学院派专人到浙江慈溪市提档案、办手续,家属随调,一家三口举家搬迁到位于江城武汉的军事经济学院。王卫达正式入伍,一身崭新的军官服,让这位江南才俊透露出英武挺拔的雄姿,实现了从一名小学教师到一名中校军官的华丽转身,也标志着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10、名师选高徒

军事经济学院通过多种途径,请来了名师,接下来就是招选苗子、组建队伍、展开培训。

选苗子、挑队员非常重要。王卫达挑选队员有他自己独到的标准条件。要经过面试、文化考试、珠心算测试和政审四道关口。东北三省珠心算教育比较早,比较普及,各市县都有培训班,学院派他和另一名干部到东北三省挑选队员。通过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了解全国各地珠心算选手情况,然后通过当地驻军部队与地方政府联系,选招小组按照严格科学的标准,从吉林、辽宁、黑龙江和浙江四省数以千计的选手中,挑选了1男6女共7名队员,经过3个月的学习训练和考察,正式与7个孩子的家长签订了协议。这些被选中的队员也正式办理特招入伍手续,穿上了特制的军校学员服装,成为解放军序列中有编制的少儿军人,家长们喜出望外,娃娃们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11、培养好习惯

小队员来自全国各地,刚入队时,学习、生活习惯不同,珠心算训练的程度都不一样,有的认真细致、基础较好,有的粗心马虎、丢三落四。这些毛病如果不予以纠正,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进步和专业训练。为此,王教练注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    

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他首先要求小队员做作业和专业训练时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在单位时间内出效益。再就是学习和训练时,要注意听讲,心随老师一起跳动,集中精力,心无二用。学习训练成绩好的,给予杂志、作业本、铅笔等奖励,激发学习积极性。三是多阅读课外书籍、科普读物,参观少年科技展览,激发学习潜能;四是多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了解参赛程序,锻炼心理素质,提高竞争意识。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军校学员队要求,做到内务整洁、物品放置有序。每天检查、每周讲评。养成节约习惯,饭要吃干净,碗里不能留有饭粒,桌上不能掉饭菜。一日三餐以米、面为主食,不能以零食代替主食,饭前一小时不能吃零食,饭后一小时可以适当吃些水果点心。不准走路吃零食,穿衣戴帽要正规。

锻炼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外出要请假、归队要销假。轮流担任小值日,每个队员担任值日时,要履行检查内务、督促起床就寝等职责。外出上学途中要排队上车、步行要靠右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学习时要独立思考,训练时要团结协作,当天的学习训练任务必须当天完成,不能拖到第二天。

12、个性化训练

在专业训练上,王卫达有自己的招数。由于我国东北、东南珠心算教学方法不同,每个老师的教法各异,小队员的习惯五花八门。他通过考试、比赛等方法先摸底调查,对大方向相同,小地方各异的队员,采取既统一、又保留的策略,对全体队员整体辅导与个体教练相结合。比如指法训练,双手拔珠。对少数拨珠不规范速度很慢的队员,王教练按自己先进的方法要领把他们纠正过来,因为习惯改变需要过程。一般的队员需半月才能改过来,个别需要一个月才能纠正,王教练就反复教、慢慢讲,逐步扭转。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王卫达注意尊重个性,保留长处。一般队员双手拨珠时,右手管本位,左手管进位。但有的队员左右手都具备这两种功能,通过测试发现这一情况后,他没有搞一刀切,在不影响计算结果,不影响准确性和速度时,王教练也允许这种差异性存在和保留,结果是双手同步的队员,反而速度更快又准确。

在平时训练中,王卫达发现有的队员数码字书写存在连笔和重叠现象。比如个别队员为了赶时间,在书写时把5写成3,把2写成7,就让队员个别练习,反复多遍,达到他需要的标准才过关。在其过程中,还教队员注意把握写数码字的力度。用力太大,写字就慢;用力太轻写字不清晰,容易给人错觉,小小10个数码字学问还不少,要想写得既快又清楚又准确,队员们真没少下功夫练。

如何创造寻找适合小队员训练的最佳方法,而且技术含量要很高,王卫达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他订阅了一批珠心算研究、脑科学研究杂志等,创造最佳运算方法,针对队员个性特点、采取相应手段,在有效时间里,让队员有明显长进。过去,王卫达对珠心算也是一种直觉、领悟不深。多是一种操作性的指导。十多年来通过科学理论学习,长期实践探索,才走出了一条独特路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王氏训练法。十八年来,他战胜诱惑、克服孤独、放弃休假,一直坚守这块阵地。像蜗牛一样一路不停、坚持不懈地向顶峰攀登,如果稍有松懈、放弃,就不可能创造世界珠心算的奇迹,更不可能坚守高地。 13、多维度探索

王卫达是个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结合珠心算教学需要,自学了计算机Words系统、Excel制表系统,钻研网络知识、互联网运用技术,从网上搜索新的理论、信息和计算技术,为提升珠心算水平所用。

王卫达说:“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固步自封就会落后。珠心算作为独特的中国文化也要不断创新发展。”为了从理论上拓展珠心算教学的路径方法,王卫达注重学习哲学、脑科学和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等,潜心领悟、理解,以此为依据,经过转移、嫁接,科学指导珠心算训练。

珠心算训练不是单一的,也是多方位的,成绩体现了人的综合素质。他明白“要给队员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都在研究开发脑科学、思维科学,进行心智潜能的研究,中国珠算协会也在长期坚持课题研究,王卫达密切关注着,一有研究成果问世,他就借鉴融会于珠心算教育和训练,不断提升教学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思维,推动珠心算向更高层次发展。

王卫达对自己的学习也有科学的计划安排:一是学习相关理论,二是学习珠心算专业知识,三是通过大赛交流学习,四是对教学训练的感悟进行阶段性归纳总结和提炼。他平时忙于上课、教学、训练、管理等事务,业余时间撰写论文,10多年来,已发表论文80多篇,40多万字。目前,在全国珠心算界,能够写出标准比赛试题规则的为数不多。最近,他正在研究撰写《论珠心算精神》、《让梦想从算盘上起飞》等专著,审核中珠协的试题库。由于他在珠心算领域的研究造诣深厚,教学训练独具特色,参加大赛经验丰富,中国珠算协会每次组织培训,都邀请王卫达讲课,授课非常受欢迎,每年给全国珠心算老师讲课不少于两次,一次一周时间、100余人。参训的都是各省选派的优秀珠心算教师、珠算协会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如今已是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的王卫达,在业界如雷贯耳、声名远播。

14、独创出奇招

王卫达结合多次国内国际大赛的经历,总结出一套训练比赛的独特做法:技术上有世界眼光。王卫达所带的团队屡创佳绩、刷新纪录,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他把竞争的目标早已瞄准世界强手,致力争创世界一流,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他就是带领团队在超越自我。他注重从题型、难度上加强,按他的说法,居高才能临下。就是要像天空翱翔的苍鹰一样,超然俯视,才能抓住地上奔跑的老鼠和小鸡。

根据比赛规则选准配强队员。对于穿军装的小队员们来说,训练就是为了比赛。只有通过比赛,才能展示成绩,体现实力。而表演只能让人震撼,因为没有对手的比拼。王卫达善用“搏弈论”理念,掌握参赛对手的素质状况、人员配置等各种信息,按照比赛规则,搞好选手搭配,高标准、严要求、模拟实战进行强化训练,训练场与赛场无缝连接,实现决战决胜。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军装一穿、士气就来。王卫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训练中,注意培养小队员敢打必胜的自信心,采取干扰训练法,增强抗干扰能力。王卫达说过一段话,笔者印象深刻。“作为运动员,平时表扬不能太多。因为靠表扬是强大不起来的,相反,只有适当批评才能让队员经受考验。”“教练要像医生看病一样,及时指出队员存在的问题,并跟踪指导他纠正,才能帮助他们克服毛病和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说到这些培养人的辩证法,王卫达眉飞色舞。“一个人只有天天吃苦,偶尔给点甜,他才知道甜;如果一个人天天吃甜,还给他甜,他就不知道甜了。”“一个人只有多经历风雨,战胜困难,才能成为强者。如果像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因此,他对队员的教育训练是严格的,同时,也是严之有度的。

关注珠坛教学动态。王卫达平时注重透过《珠算与心算》杂志和互联网等广泛收集全国及世界珠心算教学及比赛动态,留意北京、浙江、山东等脑科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吸收借鉴其科学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如果有相背离的,他就改正;如果理念相一致,就加大力度。比如听心算这一教学方法,一般老师不强调,也不重视使用,他遵从“先有听、后有看”的传统思维原理,一直坚持这种方法训练,但是没有找到原理。2009年,中国珠心算协会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共同研究的《珠心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项目结题了,其中提出的“视觉空间策略”理论,为王卫达长期坚持的这一教学方法更高更深层次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他继续坚持并加强了听心算的训练,增强了教学效果。

珠算与心算完美过渡。人的认识是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这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王卫达加强珠算练习,是为了促进心算能力的提高,是从物质到意识的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从珠算到心算,大脑里面的图像需要不断感知。就像作家体验生活一样,只有到现实生活、实地环境中去访谈、对话、体验、感悟,才能把现实生活经过思维加工,上升到艺术层面。珠心算也是一样,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让心算能力越来越强,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15、蜚声世界珠坛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成果。建队19年来,王卫达带领珠心算队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科学施教,严格训练,磨练硬功,厚积薄发,奋力拼搏、敢于亮剑,走出国内、冲出亚洲、奔向世界珠坛之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1995年8月,王卫达率领组队不到一年的珠心算队王青等7名队员,代表解放军参加了在江苏宜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珠算式心算邀请赛。经过顽强拼搏,囊括了A、B、C三组全能冠军,获得了18枚金牌中的13枚,打破并创造了全能、除算、传票算三项全国记录。

1997年9月,在北戴河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珠算技术比赛半决赛中,代表解放军参赛的珠心算队在少于其他队1名选手的情况下,荣获团体小学组冠军、中学组亚军,夺得所有金牌6枚、银牌12枚及18枚铜牌中的12枚,5人打破17项次全国记录,创造全部6项新的全国记录。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24个字,创造了珠心算史上的奇迹。总后财务部发来了贺电。

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由中国珠算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国珠心算技术比赛”中,经过与26个参赛队的激烈角逐,以超过团体第二名近1/3总成绩的绝对优势又一次夺得团体冠军,囊括了个人全能前三名和全部5个单项金牌,打破14项次全国记录,平2项全国记录,创造全部6项新的全国记录,又将原来的速度每秒提高了4个字,代表队受到总后勤部通报表彰。

2004年8月,朱庆瑛、元红花、陈冉冉3名队员代表中国参加由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珠心算比赛,经过与来自日本、韩国、美国、香港、中国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22名选手角逐,以绝对优势夺得A组团体冠军,囊括个人全能前3名,共获金牌5枚,银牌2枚,创造世界记录。实现了中国人在珠算史上世界第一的梦想!

2005年8月,在江苏南通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珠心算总比赛中,共27个代表队,178名选手参加。6名队员代表解放军夺得了实力最强的A、B组和总团体3个冠军,囊括个人全能前三名,打破并创造5项全国记录。珠心算队受到总后司令部、政治部的通报表彰。

2006年9月,徐美多等3名队员参加在安徽黄山举行的程大位杯全国少儿珠心算邀请赛,囊括个人全能前三名,以优异成绩夺得团体冠军。

2007年8月,代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世界珠心算比赛,以绝对优势夺得选手组、小学A组团体冠军,囊括选手组个人全能前三名、小学A组个人全能前二名。

2009年8月,代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参加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珠心算比赛,以绝对优势夺得选手组团体冠军和选手组、学生A组个人全能冠军,囊括选手组个人全能前三名。

2011年8月,代表解放军队参加江苏南通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珠心算比赛,与来自全国10支代表队共38名珠心算精英的激烈角逐,夺得了选手组(水平最高组)团体冠军,囊括个人全能前三名。其中徐美多打破并创造乘算全国纪录。并且与来自全国31支代表队共168名选手的激烈竞争,夺得学生组团体冠军,囊括个人全能前四名。

珠心算队成立以来,先后参加地区、国家及国际珠心算比赛23次,荣获209个奖项,其中7名队员达到全国珠心算十段(最高段位),占全国十段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其中9次获得全国及世界大赛团体冠军,获金牌88枚、银牌22枚、铜牌16枚,打破40项次全国纪录,连续四次刷新全部6项全国纪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40余家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并先后为国家、军队及河北省领导人及珠算专家、外宾进行珠心算表演300余次。全队先后有3人次荣立一等功、19人次荣立二等功、16人次荣立三等功、11人次获嘉奖。2007年,珠心算队被总后勤部授予“珠心算尖兵”荣誉称号;2011年,珠心算队被国家财政部、中国珠心算协会授予“国家珠心算培训基地”牌匾。

16、耀眼冠军榜

沈洋,男,1976年12月生,浙江慈溪人。先后毕业于海南大学国际金融系本科、澳大利亚MBA硕士研究生。现为上海某证券公司经济分析师。

辉煌战绩:1988年中日珠算友谊赛中获冠军、全国珠算技术邀请赛区中获传票算金牌;1989年国家青少年珠算集训队选拔赛中获全能和加减算冠军;1990年国家珠算集训队选拔赛中获全能及开方算冠军;1991年全国第二届“单列杯”珠算技术比赛中获全能及五个单项冠军、应邀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及亚洲电视台做珠心算表演;1992年应邀赴美国旧金山、纽约、华盛顿等做珠心算表演;同年第二届海峡两岸少年珠算观摩赛获除算冠军,全国第三

届珠算技术比赛获乘算、除算冠军;1993年海峡两岸少年珠算观摩赛获乘算冠军。

王青,女,汉族,1979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人。1995年12月入伍。先后毕业于军事经济学院军队财管理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现为财务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辉煌战线:1993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青少年脑力奥林匹克电视大赛获心算能力部分冠军;1995年全国青少年珠算式心算邀请赛中获A组全能、加减算、乘算、除算、账表算、传票算全部6项冠军,打破并创造全能、除算、传票算3项全国纪录;1997年的第四届全国珠算技术比赛中获除算金牌,加减算、乘算、传票算和全能4枚银牌,打破全能、除算、乘算、传票算4项全国纪录,创除算全国新纪录。

陈光辉,男,汉族,1981年1月出生,浙江慈溪人,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国际会计本科专业。现就职于浙江宁波国家税务局。荣立三等功1次。

辉煌战绩:1995年全国青少年珠算式心算邀请赛中获A组加减算、除算2枚银牌及全能铜牌;1997年第四届全国珠算技术比赛中获全能、加减算、乘算、除算、账表算、传票算全部6枚铜牌,打破全能、除算2项全国纪录,平乘算全国纪录。

朱庆瑛,女,朝鲜族,1984年11月出生,吉林蛟河人,现就读于军事经济学院军队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珠算技术能手一级,珠心算十段。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3次。

辉煌战绩:1995年全国青少年珠算式心算邀请赛中获C组全能、加减算、传票算3枚金牌,平传票算全国纪录;1997年9月第四届全国珠算技术比赛中获全能、加减算、账表算3枚金牌,除算、乘算、传票算3枚银牌,打破全能、加减算、乘算、除算、账表算5项全国纪录,创全能、加减算、账表算3枚金牌,打破全能、加减法、除算、帐表算4项全国纪录,创全能、加减算、帐表算3项全国纪录;2004年第一届世界珠心算比赛,获团体冠军,个人全能第三名、金牌和银牌各1枚;2005年第二届全国珠心算比赛总决赛中获个人全能第二名,金牌2枚,打破并创造传票算全国纪录。

元红花,女,朝鲜族,1983年12月出生,吉林延吉人,现就读于军事经济学院军队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珠算技术能手一级,珠心算十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辉煌战绩:1995年全国珠算式心算邀请赛中获C组帐表算金牌、传票算银牌和全能铜牌各1枚;1997年第四届全国珠算技术比赛中获传票算金牌,全能、加减算、帐表算3枚银牌,除算铜牌,打破全能、加减算、除算和传票算4项全国纪录,创传票算全国新纪录;2002年首届全国珠心算技术比赛中获全能、传票算2枚金牌,打破全能、加减算、除算、传票算4项全国纪录,平乘算全国纪录,创传票算全国新纪录;2004年第一届世界珠心算比赛,获团体冠军,个人全能第二名、金牌和银牌各1枚;2005年第二届全国珠心算比赛总决赛中获个人全能第三名,金牌2枚。

陈冉冉,女,汉族,1988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人,珠算技术能手一级,珠心算十段。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3次。2000年11月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2001年6月评为校三好学生、区十佳文明青少年、武汉市百名好少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2005年4月荣获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颁发的“首届‘全国十佳中学生’提名奖”,2005年5月被评为区优秀团干部、区优秀学生。2006年4月,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优秀奖。

辉煌战绩: 2002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珠心算技术比赛中获全能、乘算、除算3枚金牌,打破全能、加减算、乘算、除算4项全国纪录,平传票算全国纪录,创乘算、除算2项全国新纪录。

2004年8月代表中国参加由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世界珠心算比赛,获A组团体冠军,个人全能第一名、金牌2枚。创造世界记录。

2005年8月在江苏南通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珠心算比赛总决赛中获A组个人全能第一名,金牌2枚,打破并创造个人全能、乘算、除算和帐表算4项全国记录。

2007年8月代表中国参加由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届世界珠心算比赛,获选手组团体冠军,个人全能第一名、金牌2枚。2007年11月,队员陈冉冉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录制的吉尼斯中国之夜的活动,挑战由六至十位数共15笔数、 120个数码字组成的加减看心算1分钟算对4题世界吉尼斯加减心算纪录,并以1分钟算对8题挑战成功。2007年12月29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向世界播出了这一实况。

17、夫妻双双奉献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只有安心,才能尽心。王卫达和他的妻子宓莎飞,对待小队员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过年过节,他们放弃休假和队员们在一起,春天带队员去踏青赏花、夏秋时节 ,带他们到公园、江滩浏览,冬天和他们一起练跑步跳绳,锻炼身体。过生日时给他们买蛋糕、唱生日歌,一起祝贺生日,让小队员们感受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小伙伴们非常热爱这个温馨而又严肃活泼的大家庭。

每一批珠心算队员特招入队时,大多只有八九岁,还都是撒娇的年龄,她们聪慧乖巧,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离开爷爷奶奶的呵护、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千里之外的军营,独立生活,既寄托了亲人的期望,又系着亲人的牵挂。教练王卫达和他的妻子密莎飞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当父母、尽职责的重任。18年来,他们很少休假,第一次休假是入伍第三年的暑假,后来,两年回老家探亲一次,家人也都十分理解了。18年,7万多天,一天到晚,他俩和孩子们在一起,教知识、教生活、教做人,把孩子们从懵懂的儿童少年,培养成才智超群、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而且大多数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这样的效率和成果,是一般父母和家庭难以想象和企及的。虽然珠心算队的孩子们名闻遐迩、震惊中外,但作为教练和阿姨为队员们付出的关爱和辛劳却很少为人所知。.

——教会生活。小队员刚来队里时,胆小害怕睡不着,王教练家属小宓就当妈妈陪小队员睡觉;生病了背她们到门诊部看病、陪护,给她们做好吃的。过生日时给她们做鸡蛋面条或加菜,队员们齐唱生日歌。王教练还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一对一帮教,参观学习整理内务,利用每周班务会讲生活常识,讲评每周的学习生活,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督促学习。对小队员来说,文化课学习与珠心算训练同样重要,学珠心算好的人,文化课也很好。学好了文化课对珠心算也有促进作用。王卫达说,文化学习像吃饭一样有正餐和副餐,正餐是课堂学习,副餐是课外作业。队员们文化学习上遇到了难题,新队员向老队员请教,向教练请教。完成作业之余,鼓励队员多阅读订阅的杂志,如《小朋友》、《英语广场》、《少年博览》、《中学生作文》等,王教练十分关注队员文化课学习,每周都与老师联系,询问小队员们的学习和表现情况,有时亲自参加家长会。

——组织训练娱乐,每周末利用半天时间组织队员进行队列训练,教唱队列歌曲,喊番号等,掌握军人一般常识。同时,王教练和家属还教队员们跳绳、放风筝、踢键子、打羽毛球,使孩子们养成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训练、快快乐乐玩耍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干脆利索的良好习惯。

春天,王教练和家属带着队员踏青赏花放风筝,夏天带她们到学院游泳池学习游泳,秋天带她们到郊外爬山、冬天带她们锻炼体能。平时和节假日带她们逛商场,游览公园,还参加武汉市少年宫举办的各种有益活动,让孩子们享受到父母的关爱、成长的快乐和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

——指引人生。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思考的需要解答和指导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尤其是高中毕业前夕,填报高考志愿,有些问题拿不准,家长和队员们都向王教练请教,他对每位队员和家长都认真负责,根据平时队员的文化和专业成绩,提出建议,给以指导。前三批从队里高中毕业的13名队员,有10人考上了军校,3名成绩优异的队员,以高于630分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陈冉冉以631分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朱玉婷以672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成为队员中的佼佼者。

——恩情不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经过严格训练的队员们不管飞到哪里,对学院珠心算队和她们的教练及阿姨永远难忘,心中总有一根线牵挂这里,每年建军节和春节,队员们都会以电话、短信、微博等方式向王教练和宓阿姨问好,探亲出差,途经武汉时,都会来学院看望恩师,有的考研、结婚生子也向他们报喜。

18、贴近“两场”  拓展功能

珠算作为一种传统技能,是军队财务人员应该学习继承的一种本领。学院从教学计划上增加了班次,过去只给生长干部上珠算课,现在增加到任职培训的学员,班次增加了40%,学时增加了80%,工作量加大,任务加重,王卫达的教学工作量比以前明显增大。

在电子计算机广泛普及、计算方式进入云计算的时代,珠算和珠心算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大?对许多人提出的这个疑问,王卫达也在探索与思考,他缓缓说道:珠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外有人把它称为与“四大发明”齐名的“中国第五大发明”。2013年底,珠算已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珠算发展演变而来的珠心算,有着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外国专家曾对珠心算学习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证明,珠心算更有利于人的右脑智力开发,使大脑更加发达、思维更加活跃。他列举了国外资料,说明珠心算教学训练的好处。美国的小学生曾广泛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计算,结果孩子们思维能力普遍下降。

人的一生离不开数,数的计算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只有提高人的计算能力,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人很重视学习中国的珠算。日本文部省规定:从1992年起,珠算是日本小学四年级的必修课,小学生的珠算学习由原来的两年增加到3年;在数学教学中禁止中小学生使用电子计算器。现在日本大约有5万余所珠算补习学校,全国每年大约有600万人参加珠算等级鉴定。许多单位对受聘人员提出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珠算等级鉴定证书。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派员到美国的150所学校教珠算,美国舆论界震惊了:“珠算应该作为新文化引进”。1977年,号称计算机王国的美国以西海岸为中心,在全国开设珠算课。加利福尼亚大学还建立了“珠算教育中心”。此外,一些亚欧国家还出现了学珠算热……

王卫达目前正在按照总部、学院要求,在军队财务系指导下,努力实现“三个拓展”,即由赛场向战场和市场拓展、由培训比赛人员向培训军事经济人才拓展、由教学训练向相关领域研究拓展。把珠心算的快速记忆功能与未来在作战、保障联系起来,延伸、渗透到战场情报、侦察、测绘、密码设定与破译等各领域。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尤其在信息化条件下、在强电磁干扰条件下,在战场被破坏、没有电源情况下,可以发挥独特作用。还可以与市场物流等领域进行嵌入连接式研究,让珠心算的特殊功能在保障服务战场和适应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