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世界珠心算网 Welcome to WAAMA
新闻
新闻聚焦
首页 新闻 新闻聚焦
群策群力,大力开创珠算文化的新局面
2014-11-01 00:00 浏览次数:700次 来源:世界珠心算联合会

“第二届弘扬中华珠算文化专题研讨会”主题文件

深化珠算内涵* 走进大众教育* 繁荣珠算学术

(全体与会代表共同通过)

2006年,第一届“弘扬中华珠算文化”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通过了“遵循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向,弘扬中华珠算文化”的主题文件。 到本届会议的召开,八年过去了。我国珠算和珠心算的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其中有几个突出的标志性事件:

申报世遗成功。

经过中珠协的艰苦努力,2008年珠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指出,这是世界上另一种值得保护的知识体系。

重返数学课程。

在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认识算盘”作为小学数学的必修内容,纠正了学校教育全盘丢弃珠算的偏向。这为未来的学校珠算心算教育迈开了第一步。

收获科研成果

教育部立项的研究项目:《珠心算教育三年对比实验测试和十年跟踪研究》,以及《珠心算教育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脑机制研究》,先后结题。报告通过大量的实证对比实验显示珠心算教育确实能够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

槰大海外影响

上世纪末约有17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珠算珠心算,现已扩大至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马来西亚(2002),日本(2008),西班牙(2013)等国在国家教育部门主持下,将珠算列入全国的小学数学课程。

这些成果, 标志着珠算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认同,珠算和珠心算的研究正在沿着科学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热烈参与珠算和珠心算的活动,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珠算初步回归学校教育,更是珠算大众化趋势的一种折射。

可以说,珠算和珠心算事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是,任重而道远。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复杂而艰难的建设任务。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传承、弘扬中华珠算文化?归纳起来,就是要群策群力,努力做到“深化珠算内涵,走进大众教育,繁荣珠算学术”三件大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开创珠算和珠心算事业的新局面。

一、深化珠算文化内涵,激发珠算的当代活力

清末民初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全盘引进西方数学。一方面,我国的青少年受到古希腊以来西方理性文明的洗礼,受益良多。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民族文化自信,丢弃了许多中国数学的优良传统,其中包括珠算文化。上百年来的影响,使得许多学者对珠算越来越陌生。到了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一股忽视以至排斥珠算的思潮汹涌而来。

因此,时至今日,作为“珠算”家园的守望者,首要的任务是要科学地、准确地理解珠算的本义。只有我们自身认清珠算的过去、今日与未来,才能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知识界与大众群体正确地认识珠算,保护珠算、改革珠算,弘扬珠算,使珠算为国家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实际上,对于“什么是珠算”这一个根本性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认识上有一个不断深化、推陈出新的过程。

最初,人们将珠算定位为“计算活动”,即认为“珠算是用算盘作为工具进行计算的活动”。事实上,在20世纪末,我们自己也曾经基于珠算在金融财会行业尚有的便捷计算功能,以及珠心算竞赛所产生的快速计算奇迹,认为借此可以延长珠算的寿命。但是,信息时代的来临,珠算的快速计算功能迅速被电子计算器材所替代。珠算不得不退出传统的商业流通领域。基于现实,就连许多热爱中华文化、拥护将珠算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士,也常常认为珠算应该进博物馆,只有历史意义,并无现实价值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仅仅把算盘当做计算工具,把珠算作为计算活动的看法,最后不得不走向“珠算消亡论”。

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刻,开始出现第二个回答:将珠算定位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珠算界的志士仁人,为了申请进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明确地将珠算定性为一种传统文化,分别从社会、历史、数学、教育等等角度加以阐述。这样一来,人们不仅将它作为已经过去的历史现象进行考察,更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对中华珠算文化如何进行传承、弘扬和创新。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2008年之后,“中国珠算”申报世界非遗的进程开始了。这促使我们进一步集中各方面人士的智慧,深层次地思考珠算的文化内涵。事实上,如果笼统地谈论珠算文化,没有精准地把握珠算文化的精髓,就不能体现珠算在人类历史上所贡献的文化价值,无法达到申报世界非遗的要求。经过多方探索努力,不断改进,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定义”,即给出了“什么是珠算”第三个回答。

“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运算方法,它既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一种实用工具。这种计算工具经世代传承,一直适用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多重的社会文化功能,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中国珠算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促进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尤其是作为一个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 (见教科文组织审议“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所做的决议)。

这一界定,使我们对珠算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这就是说,珠算文化不单是使用一种工具的技能操作,更是一种理论体系,一种知识形态,一种科学实践;它是中华文化认同的象征,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文化功能。尤其是认为中国珠算“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的论断,鲜明地肯定了珠算的现实价值。“珠心算”的创新与实践更为古老的珠算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珠算已经不仅是一国一族的特殊文化,它已经走向世界文明的舞台,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普遍价值。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珠算文化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正能量。

二.充满活力的“遗产”:珠算仍旧“活着”的十大理由

珠算列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遗产目录,不仅仅肯定了过去,更重要的是昭示着未来。“遗产”未必都要进“历史博物馆”。珠算作为“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应该在我们这一代的手里进一步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地显示其勃勃生机。也就是说,我们要告诉知识界和广大群众,珠算在今天依旧“活着”,珠算仍是当代中国公民基本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事实上,人的一生,离不开数的计算。其中自然数的加减乘除是一切计算的基础。珠算,就是帮助人们开启这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里,我们冀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珠算依然“活着”的十大理由。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宣传推介,如能使这些理由成为知识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那一定会带来珠算文化的又一个春天。

1.文化认同的象征。

中国现代学校数学,是从西方引进的。西方数学只有笔算,因而形成了“笔算至上“的迷信。今天,让珠算以其优越的本性与时俱进地进入学校数学课程,乃是从国家层面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一种历史的回归。

2.算盘是手指的延伸和升华。

今日儿童在数学学习成长过程中,仍然需要一种具象的计算工具作为支撑。儿童最初都用十根手指进行自然数的计算。后来十根手指不够用了,西方用“十根小棒一捆”、“十颗小珠一串”之类的算具来帮忙。但是,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算盘,更是人类十根手指的延长和升华。算盘是绝好的算具、学具和玩具,对儿童的数学启蒙教育和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中国算盘的独特结构。

中国算盘的结构充分体现位置记数制、十进制、五升制、和累数制的运算规律。珠算以珠示数,珠动数出,具有二元示数,算存一体的特征。由于形象直观,算理完善,算盘是具象地表示数字的绝佳选择。实验证明,使用算盘作为计算工具,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数学计算能力。 由算珠的具象运算,到珠心算的表象运算,列算式的抽象运算,可以完整地体现了数学思维过程。

4.使用“上珠”的巨大优越性。

中国算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用上珠表示5。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为自然数的组合、分拆、重构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也是脑算盘可以建立的基础。事实上,人脑的表象难以区分八颗珠还是九颗珠等等,但一旦使用上珠代五,那就很容易区分了。实际上,每个中国人的头脑里都应该有这样的脑算盘。

5.珠算不同于“计算器”式的黑箱操作。

计算器运算速度虽快,却是“看不见计算过程“的黑箱操作。“按键”可以显示答案,却不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与之相反,珠算的计算过程完全透明,拨珠过程体现算理。既知道答案之所然,也知其所以然。

6、中国珠算是一种算法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法体系著称于世。其显著特色是形数结合,以算为主,寓理于算,使用算器建立一套算法体系。珠算算法较现行的笔算算法更为直观、明白易学。

7、中国珠算是一种机械化的算法过程。

珠算,也有输入、输出、计算、存储、取出等等简单的功能。这和计算机科学的机械化理念高度一致。因而,珠算可以为学习电子计算机提供一种直观的原型。

8、珠算是一种儿童喜爱的基本数学活动。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四基教学”。其中包括“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珠算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活动。积累珠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儿童身心成长。

9、实行珠算、心算、笔算,三算结合。

珠算有利于心算,心算可以促进笔算。 1970年代,我国开展了规模宏大,长期坚持的“珠算、心算、笔算”三算结合的实验,成绩卓著。今天以更现代化的理念重新启动“三算结合”教学,可以为人类的计算教育做出特殊贡献。

10、积极探索、稳步推广珠心算

珠心算是现代珠算文化的重大创新发展。大量实验证明,由珠算内化而成的珠心算是最易学、效率最高、功能最强的心算。实验表明,它在数学启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上具有显著的成效。

以上的十点,表明珠算文化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努力向社会各界展现珠算的“活力”,实事求是地进行宣传解释,消除误解,以期形成珠算教育的社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珠算教学的规划,扩大珠算教学的实践范围。

三、明确价值,让珠算走进大众教育

明确了珠算文化的自我定位,也就明确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弘扬珠算文化,贵在行动。

首先要树立文化自信,理直气壮地批判“去中国化”的思潮,依法实施对珠算的保护传承和传播。联合国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了法律保障。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团结一致,群策群力,走出“自己人”的圈子,主动接触教育界、数学界、科学史界等等领域的知识群体,同时积极地走向社会,为群众服务。这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让珠算走进今日普罗大众的现实生活。

以下各点将是我们应该努力之所在。

1.保护珠算在金融财会界的合理地位。

非遗项目名录设立的目的,第一步就是要保护。只要珠算在哪里有一分实用价值,就要在哪里精心保护,决不轻言放弃。金融财会界,有优良的珠算传统,拥有高层次的珠算人才,许多领导对珠算怀有深厚感情。时至今日,我们在许多银行营业所里仍能看到算盘的身影。因此吁请金融界、商界的领导继续保护珠算,给珠算以发挥便捷计算功能的机会,并对社会上的珠算活动给予各种支持。其中包括在商科职业学校里列入珠算课程,建立财会人员珠算等级证书制度,开展珠算活动,举办珠算比赛等等。 特别是要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保留珠算技能的要求。

2. 传承珠算的知识体系,培育儿童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基础教育服务。现在,“认识算盘”已经进入“国家数学课程标准”。首先,我们要走好这重要的第一步。其次,要继续与数学教育界进行合作和沟通,以求进一步扩大珠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争取在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生会用算盘进行多位数的四则运算。与此同时,在广泛实验基础上,大力推行笔算、珠算、心算“三算结合”,取三者之长以形成中国式的计算教育特色。

3. 推动珠算进入数学教师培训课程。课程是需要教师去实施执行的。培育大量具有基本珠算和珠心算能力的教师,是一项急迫的、并且需要长期坚持工作。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珠算界的共同努力。建议组织国内最高水平的珠算界、数学教育界的专家合作攻关,开发一套网络视频精品课程,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球华人开展珠算、珠心算远程教师培训工作。

4. 开展珠算的校本课程建设,开辟珠算第二课堂,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眼下还有大量的珠算和珠心算教学实验在进行,需要进一步发展扩大。步子跨得最大的是郭启庶教授领导的优因教学实验,用珠算和珠心算为载体,全面取代现行的“笔算至上”的课程体系。这项实验持续十余年,规模逐渐扩大,初露成功之光。大力支持这些弘扬珠算文化的科研项目,是推动珠算科学进步的必要举措,。

5.大力推动智障儿童、视障儿童的珠心算教育。实验证明,珠心算十分有利于智障儿童、视障儿童的潜能开发,具有明显的缺陷补偿功效,并因此大大提高这些弱势儿童的生存能力和自信心。人们在亲历残障儿童展示学习珠心算效果之后,无不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我们可以期望,借助特教领域展示出的珠心算威力,有助于社会公众信服珠心算,甚至成为珠心算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

6. 全面支持民间珠算活动。包括支持和指导民间办学中的珠算珠心算特色教学,珠算心算进入老年大学、开展社区益智活动以及扩大民间组织对外交流等等。

7. 继续举办珠心算竞赛。让珠心算爱好者展示巨大的计算功能,宣传展现珠心算的魔幻极值,挖掘人类的心智潜能。

8.建设珠算产业,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制备教学使用的教学算盘,学生使用的简易算盘、惹人喜爱的时尚算盘、以及雍容华丽的礼品算盘。

四、推陈出新,创建珠算学科

珠算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不仅有广泛的实践基础,而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架构,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科学学科。这门学科既是一份重要的历史遗产,又是一项还在发展成长的学问。尤其是珠心算,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新分支。推陈出新,创建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数学、自然科学的珠算学,是我们弘扬珠算文化的历史责任。

珠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历史上的珠算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珠算,需要研究其历史形成与社会价值。特别是珠算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剖析“重农抑商”政策和鄙视珠算思潮的成因及其危害。

2、数学中的珠算

珠算与中国古代数学的关系。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部分。宋元以后珠算代替筹算以后,珠算的算法体系与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体系互相整合的历史过程有待揭示。

3、珠算的脑科学研究

珠心算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平台珠心算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计算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脑算盘的潜能,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4、 珠算的教育学研究

珠算进入当代数学课程是有关儿童智力潜能开发的重大项目。深入的研究将是中国珠算文化对人类进步的一项巨大贡献。这需要大范围的实验、长时间地跟踪调查、科学的数据分析、以及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最近一个时期的关键科研项目是恢复和深化‘珠算、心算、笔算’三算结合的教学研究。事实上,要使小学数学课程里的珠算从“认识算盘”再向前迈出一步,三算结合是最重要的抓手。这值得我们大力投入。例如,召开全国性的“三算结合”学术研讨会,继承传统,组织研究队伍,实施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继续支持以珠算、珠心算为载体的数学教学研究,逐步扩大规模。

推动珠算对智障儿童智力开发的实验研究。

5、珠算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研究。

珠算的算法与计算机算法的关联。在学校教学中的整合。

经过努力,创建“中国珠算学”研究所,建立包含“珠算教育”方向的学科教育硕士点、博士点,进一步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珠算、珠心算研究队伍,是对珠算学发展的一个队伍保障。

来自海内外华人珠算界、数学史界、数学教育界、商界的热爱珍惜珠算文化的志士同仁们,让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更加增强民族自信,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正确的理念需要坚持,开拓的行动需要落实,科学的研究需要创新。未来十年,将是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珠算文化精神弘扬光大的十年。

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