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世界珠心算网 Welcome to WAAMA
新闻
新闻聚焦
首页 新闻 新闻聚焦
中国古代科学发现之十二:中国珠算
2018-06-25 09:06 浏览次数:865次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元王振鹏所绘《乾坤一担图》,图中清晰可见算盘


【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运用口诀通过手指拨动算珠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等运算的计算技术。算盘以木制为多,由框、档、梁和上珠组成。长方形框中纵向安柱,称为档。每档贯珠若干,被一称为“梁”的横木隔开,一般上珠二下珠五,梁下珠作一,梁上珠作五。算盘以档定位,左档各珠皆为相邻右档之十倍,逢十进一。拨珠靠梁计数,珠靠档时不计数。用拇、食、中三指拨珠,进行各种运算。

“珠算”一词首次出现于东汉数学家徐岳所著《数术记遗》(190年),该书后由数学家甄鸾(535年前后)作注。《数术记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甄鸾注曰:“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栏一珠当五;下栏四珠,一珠当一。所采用的表数方式与现今珠算相近,由于没有形成一套口诀,还不够便捷。

唐宋时期,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要求改革计算方法。南宋杨辉、元朱世杰等数学家的著作中都包含大量口诀,且与现今珠算口诀已基本一致。北宋可能已出现穿珠算盘。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中药铺柜台上有两个长方盘子,珠算史学者认为是算盘,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钱板。不过南宋刘胜年所绘《茗园赌市图》中有清晰的算盘,这说明有梁穿档算盘在宋代已经出现。

元王振鹏所绘《乾坤一担图》(1310年)的货郎担上却有一把算盘,它的梁、档、珠都很清晰。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年)中有“算盘珠”比喻,《元曲选》杂剧中有“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的戏词,表明元代已广泛应用珠算。

16世纪后期,珠算专门著作大量出现,开方计算也可在算盘上进行,珠算全面普及。珠算熟练者呼出口诀的同时就可拨出得数,较筹算计算快得多。珠算在明代商业繁荣的环境中蓬勃发展,而筹算则逐渐销声匿迹。

明末珠算著作《算法统宗》传入日本,对珠算在日本的普及与和算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珠算也传入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民间得到应用。

珠算包括了硬件和相应的算法程序。算盘可以说是其硬件,各种口诀和计算方法则是其软件。珠算能够做到“心到、口到、手到”,三者配合、运珠如飞。算盘作为实用工具使用至今,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冯立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