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世界珠心算网 Welcome to WAAMA
新闻
新闻聚焦
首页 新闻 新闻聚焦
中国珠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2018-11-12 19:23 浏览次数:1169次 来源:世界珠心算联合会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常务副会长 程北平

(2018年10月16日)


刘建华会长、调研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非遗中心)调研组一行,就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的保护计划制定及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目的在于指导并督促中国珠算遗产项目制定保护计划,开展保护工作,加强学术研究,及时完善和更新非遗信息,收集保护资料等。

在此,我代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江苏省珠算心算协会、中国珠算博物馆对此次调研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能够认真总结珠算心算传承保护的成功经验,发现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存在的短板,增进和非遗中心的沟通与合作,为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好更长久的发展做出积极努力。下面我简要介绍中国珠算保护项目近年来的主要情况。

一、中国珠算非遗项目的续存状况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30个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珠算给予“另一种知识体系”的高度评价。中珠协及各省区市珠算协会是传承、保护、发展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主体,承担着保护该遗产项目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珠算珠心算保护传承发展事业取得新进展,中国珠算项目的存续状况持续改善。科学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人们对珠算的认知度普遍上升,珠算珠心算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一些有影响力的传媒对珠算珠心算的正面报道,强化了珠算在新时代的创新价值,其显著开发智力潜能作用得到广泛认同。传承者队伍不断扩大,知识理论水平不断提升,研习者人数也呈逐年扩大之势。

二、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主要工作

(一)中国珠算史料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研究历史、以史为鉴,是中国珠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组织专家对珠算古籍《算学启蒙》进行校注。《算学启蒙》是元代数学家、珠算家朱世杰的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中珠协于2015年8月启动对该书的校注工作,在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校注工作已经完成,即将正式出版。二是组织数学史界和珠算界有关专家编撰《中国珠算发展史》。该项目于2015年11月启动,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在编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珠算博物馆的配合下,《中国珠算发展史》不久将与读者见面。三是完成中国算盘传统制作工艺的拍摄存档工作。为了深度保护中国珠算算具传统制作工艺,中珠协于2017年组织拍摄了介绍中国算盘传统制作工艺流程的视频短片。短片从算盘备料、组装、检验等环节对算盘传统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拍摄,丰富了对中国珠算的历史认知与保护内涵。

(二)珠算珠心算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首先是由浙江大学交叉物理实验室团队开展的“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脑机制研究”。前期研究发现,珠心算训练能够促进儿童左右脑之间信息的快速交互,提升儿童脑白质纤维的一致性,通过珠心算训练能大幅提高儿童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并且能促进儿童基于视觉空间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2014年-2016年,科研团队研究表明:长期的珠心算训练能够提高儿童的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能力,促进儿童认知灵活性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2016年-2017年,研究发现:珠心算训练会改变子网络间以及子网络内部的连接属性,如视觉网络、运动感知觉网络和额顶网络。这些网络与视空间策略密切相关,从网络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的研究结果。

其次是“珠心算学习影响空间等能力发展的认知机制研究”课题取得较大进展。2017年中珠协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 “珠心算学习影响空间等能力发展的认知机制研究”课题合作。该课题将进一步研究珠心算教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大脑空间想象力的作用,预计2018年底结题。从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看,研究结论不仅为珠算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更为推广普及珠心算教育教学、推动珠算珠心算进入小学国家课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下一步中珠协拟准备继续加强该项课题的深入研究。

第三是“另一种知识体系视角下的中国珠算”和“珠算珠心算重返国家课程体系”课题研究。在世界公理化数学与机械化数学两大数学体系下,“另一种知识体系视角下的中国珠算”课题,对分属于中国机械化数学与西方公理化数学范畴的珠算和笔算,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珠算珠心算重返国家课程体系”课题研究于2018年年初启动,该课题列入财科院2018年重点课题项目。课题组在充分听取文化界、教育界、珠算界和心理学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历史上珠算课程设置情况,将从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对珠算珠心算进入小学国家课程体系进行论证。

(三)中国珠算传承人队伍逐渐壮大

2014年至2018年,中珠协及各级珠协组织以传承人队伍建设为核心,逐步完善中国珠算的传承人培训机制,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为其开展传承工作创造条件。期间共组织7期全国珠心算教师暨珠算传承人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7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如果算上省区市珠协以及社会力量的培训人数,则数以万计。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一线教师暨传承人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形势下珠算珠心算事业的传承发展储备了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

(四)珠算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工作成绩显著

自2012年开始,经请示教育部,我们在全国成立了9个珠算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73个教学实验点。多年来,实验区工作成绩显著。以2017年为例,黑龙江省在七台河、齐齐哈尔实验区基础上新增嫩江县实验区,三个实验区新增学生4605人;浙江慈溪实验区新增实验单位8个,新增实验班级22个,新增实验学生620人;江苏丹徒实验区参加实验学生人数增至5000人。珠心算实验区的确立,为珠算珠心算教育教学在教材编制、教师培养、理论研究、经验交流等方面提供了科学“试验田”。为推动实验区的健康发展,我们召开了几次重要会议,如 2015年3月在浙江慈溪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珠算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工作会议暨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专题经验交流研讨会;2016年10月,中珠协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全国珠心算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现场会和研讨会,分别在江苏镇江和常熟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观摩了数学课堂教学,观看了“百人珠心算学习成果展示”。

(五)珠算珠心算国际或地区交流日益广泛

一是与中国台湾省商会已成功举办24届海峡两岸珠算学术交流活动。2015年9月15日--21日第23届海峡两岸珠算珠心算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国台湾举行;2017年9月12日至19日,第24届海峡两岸珠算学术交流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行。通过海峡两岸不间断的民间珠算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两岸珠算珠心算文化的互融互通,扩大了中国珠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并通过珠算增进了两岸一家亲的传统友谊。

二是中美珠心算会员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2017年8月1日,由黑龙江省珠算协会、美国中美珠心算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龙江珠心算国际研讨会暨中美珠心算友谊赛”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永裕小学举行。会议围绕珠心算与数学融合这一主题,对珠心算教学教法、教材编辑、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交流。

三是充分发挥在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珠联)的主导作用,加强珠算珠心算的对外交流与传播。2017年12月,世珠联第五次珠心算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韩国、印尼、马来西亚、黎巴嫩、美国、中国、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参会,期间代表们还参观考察了徐汇区华泾镇社区(老年)学校的老年珠心算教学情况。

(六)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配合中央电视台摄制完成专题宣传片《影响世界的珠子》。2017年8月,我们配合中央电视台完成中宣部布置的宣传中国珠算文化专题片的摄制任务。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中央电视台文化新闻等顶端媒体播出,一经播出立即在全国形成了珠算文化的“引爆点”,激发了人们对珠算珠心算文化的浓厚兴趣,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二是积极筹划《聆听珠算的声音》大型文化宣传片。中珠协于2017年5月向文化部申请加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了更好地在“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我们组织拍摄了一部全面反映中国珠算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大型文化宣传片《聆听珠算的声音》。宣传片以珠算珠心算算理算法的演变过程为主线,从“激烈碰撞,娓娓道来,揭示灵魂,启迪教改”等四个部分,全面反映珠算珠心算的科学性、文化性、教育性,为中国珠算心算事业的大发展打造一张靓丽名片。

三是主流报刊、媒体对珠算珠心算进行了报道。2017年8月23日,《光明日报》第八版全版刊登了标题为“珠算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传承”的文章。2017年8月25日的《文汇报》,在文化版头条也刊登了标题为《传承千年的算盘依旧被拨得响亮》的文章。此外,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挑战不可能》、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等关于珠心算选手参加比赛的节目,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三、近年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珠算珠心算科研理论研究机制。中珠协长期重视珠算珠心算理论研究工作,坚持科研优先发展战略,依托国家重点科研团体、重点实验室,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确实把珠算珠心算理论研究作为项目的龙头来抓,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潍坊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合作。

二是定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工作机制。2016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中珠协作为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主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报项目的传承保护情况。报告重点阐述了中国珠算非遗项目的基本情况,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促进项目发展所做的工作,项目存续力和当前面临的风险,项目双边、次区域、区域和国际层面开展的交流合作。

三是坚持以比赛带动普及机制。中珠协和中国台湾省商业会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珠算通信赛每年举办一次,在各地方珠算心算协会的广泛发动和积极组织下,今年参赛人数达21.2万人次,比上届增加2.9万人。据统计,27届海峡两岸通信赛参赛总人数累计已经达到约 684.7万人。另外,全国少数民族珠心算比赛按惯例每两年举办一次,各参赛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大大促进了民族地区珠算珠心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申请专项保护经费机制。自2014年开始,中珠协每年向文化和旅游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保护经费面向全国,专款专用。

五是建立中央与地方、公办与民办联动的保护传承机制。中珠协通过会员多的优势,利用多种途径对中国珠算项目进行传承保护。今年7月,中珠协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又吸收在全国影响了最大的4家珠心算民营教育机构加入中珠协会员,进一步扩大了中珠协组织机构,为中国珠算的传承保护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同时中珠协秘书处也充分利用与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秘书处合署办公的便利条件,积极推进中国珠算向全世界范围的推广与传播。

四、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实施的效果

自中国珠算申遗成功后,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共同关心指导下,中国珠算非遗项目得到了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

首先是受众范围更加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接受珠算珠心算教育的中小学生大约有200万人以上。以江苏省、吉林省为例,江苏省珠协积极推进珠心算教育实验规模倍增计划。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自2017年9月起,进一步扩大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规模,评审通过了全省第二批120余所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这样全省参与珠心算教学与实验的小学共计240余所。2018年,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江苏省珠算协会编著的《珠心算》教材1-6册,获得江苏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这是全国第一套经教育主管部门教材审定机构审核通过的珠心算教材。

吉林省珠协促进珠心算普及教育不断发展。吉林全省的珠心算普及教育工作,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五年来全省共新增普及人数111,125人,其中小学生60,571人,幼儿50,554人。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仅省珠协投入传承珠算文化,普及珠心算教育,促进珠心算水平提高等方面的资金达400万元。

其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形式上大胆创新。例如:上海市珠协着力构建珠算珠心算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拓展珠算服务社会功能,以益智健脑为目的的老年珠算珠心算课程红红火火,发展到2016年珠算巡讲走进17个居民社区,受众人数800人;珠算课程已推广到6家居委会,4家养老院。2017年中珠协授予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学校“珠算珠心算老年教学实践基地”称号。

第三是保护群体不断扩大。随着珠算珠心算的影响日益扩大,当前民营珠心算教育机构发展迅猛,影响广泛,已经成为推动珠算珠心算传承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中珠协第九届理事会就吸纳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珠心算教育机构作为会员单位形成共识。中珠协增加民营教育机构成分,不仅有利于形成更广泛的社会氛围,也有利于对民营珠心算教育机构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

最后是珠算博物馆发挥作用明显。中国珠算博物馆馆藏珠算文物史料13000多件,四年来共接待观众达4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近15万人次,外宾近万人次;博物馆与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运筹千秋——中国珠算文化海外巡展”,在我国部分驻外使馆轮流展出,很好地传播了中国珠算文化。此外,山东枣庄珠算博物馆、山西乔家大院珠算博物馆等也都在传承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部分地区对中国珠算非遗项目的重视不够。珠算作为一种计算工具被电子计算机替代后,在社会上受重视程度下降,人们对珠算珠心算传承、保护、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要放弃这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保护主体面临脱钩的严峻形势。随着社团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地区珠协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脱钩后的地方珠协组织,在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均无法得到正常保障,协会自身生存都是很大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就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三是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缺口较大。目前中珠协每年的非遗保护经费仅80万元,协会的非遗保护经费严重不足,保护工作做起来捉襟见肘。

四是珠算珠心算教师队伍匮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学习珠算珠心算的中小学生数以百万,而开设珠心算师资课程的师范类大中院校屈指可数,所以导致受过专业培养的珠算珠心算教师非常短缺。珠心算教师的培养,也成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短板。

五是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中国珠算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范围广,传承人遍及各省区市,与其他地域性强的小众非遗项目相比,存在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标准不好把握,相应的激励政策不易落实等困难和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

一是大力宣传中国珠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社会各界的普遍认识,增强各级珠算珠心算组织的保护主体责任意识。

二是逐步建立适应中国珠算特点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努力搞好珠算珠心算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积极呼吁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国珠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人员方面给予支持。


以上是中国珠算遗产项目近几年传承保护工作的总体情况,欢迎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